白宮於10月1日發布了一份名為「高等教育學術卓越契約」的10點備忘錄,要求高校簽署協議,以換取聯邦資金的優先權。
這一政策迅速引發全美教育界震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首批九所頂尖高校已收到政府信函,要求他們研究並簽署這項協議。這些學校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等知名學府,新規中關於國際學生比例限製和標化考試要求的條款,預計將對未來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名校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高校備忘錄主要內容
特朗普政府此次推出的「高等教育學術卓越契約」備忘錄包含十點內容,核心條款直指美國高校的招生政策與學術價值觀。10條備忘錄詳細內容如下:
- 禁止在招生或財政援助決策中考慮性別、種族、民族、政治觀點、宗教等因素;
- 要求所有本科生申請者參加標準化考試,如SAT或ACT;
- 推動學術自由政策,廢除那些「故意懲罰、侮辱並甚至煽動對保守主義思想的暴力行為」的機構;
- 反對任何破壞學習環境或騷擾學生及團體的政治示威;
- 所有大學員工需避免在官方身份下發表與政治相關的言論或采取相關行動;
- 嚴格打擊因非學術原因導致的成績膨脹或下滑;
- 確保保持「單性別空間」在浴室和更衣室;
- 捐贈額超過每名本科生200萬美元的大學,對就讀「硬科學」(例如物理、化學、工程、生命科學等)的學生,免除學費;
- 限製國際學生人數:外國簽證學生不超過15%,且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學生不超過5%;
- 公開披露所有外國資金來源。
根據白宮官員向路透社披露的備忘錄,美國即將針對國際學生實施「雙上限」規定:全球國際學生比例不超過15%,單一國家學生比例不超過5%。這一政策對國際生來說可謂「重大挑戰」。目前,多所美國頂尖高校的國際學生占比已超過20%,熱門專業中,單一國家學生比例甚至高達30%。若政策嚴格執行,未來國際學生的錄取名額可能直接減少一半,中國、印度等主要留學來源國的學生將首當其沖。此舉一旦落地,將深刻重塑美國高等教育生態,對國際學生的錄取和學術選擇產生顛覆性影響。
備忘錄還指出,大學應在國土安全部和國務院提出要求時,提供關於外國學生的所有已知信息,包括紀律記錄。這意味著國際學生將面臨更為嚴格的背景審查。
此外,新政中關於強製提交SAT或類似考試成績的要求,與美國高校近年來的招生趨勢不謀而合。2026年美國前100大學對SAT/ACT政策明顯趨嚴: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前20名大學已宣布恢復「必須提交」SAT或ACT成績。這也意味著,未來國際生的入學機會將被大幅壓縮。
聯邦資金與簽署意願
雖然這份協議並非「強製簽署」,但白宮明確表示:簽署協議的院校將優先獲得學生貸款資格、聯邦撥款、科研經費支持,甚至在外國學者簽證審批和稅收政策上享受便利;而不簽署的院校則可能受到司法部監督,面臨聯邦資金削減或直接失去資助的風險。
對高校而言,這更像是一場「被迫的選擇」:拒絕簽署,可能失去賴以生存的科研經費和政策支持;接受簽署,則意味著在學術自由與教育公平上做出一定讓步。白宮承諾,為簽署協議的院校提供「多種積極效益」,包括大量且有意義的聯邦撥款,而未簽署的學校則無法享受這些優先權。
白宮特別項目高級顧問梅·梅爾曼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此次選擇的九所院校,是基於其被認為是或有潛力成為「優秀行動者」。她同時強調,政府並未打算將聯邦資金嚴格限定於簽署協議的學校,但在可能的情況下,簽署院校將獲得優先撥款。
事實上,這一政策並非突然出臺。自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美國政府已對多所高校提出要求,包括根除反猶主義、調整對少數族裔的招生傾斜,否則將面臨經費削減或切斷的風險。
國際學生面臨多重困境
面對美國高校和移民政策的持續收緊,留學生的身份風險愈發突出:F-1簽證的不確定性、申請費高達十萬美元、薪資加權抽簽政策,以及各類備忘錄的出臺,都讓眾多有意留美的學生和家庭感到焦慮,也讓原本毫無準備的跨國公司措手不及。高盛、初創企業,乃至科技巨頭,都在這一波政策調整中受到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留美家庭需將視野拓寬,關註更穩妥的身份規劃途徑——綠卡,一份為學生及其家庭提供了長期依靠的身份保障。它既能讓申請人合法居留,又能為未來發展提供穩定基礎。
當下新法 EB-5 憑借 「快速綠卡、身份前置、政策穩定、全家受益」 的獨特優勢,成為穿越政策迷霧的 「確定性選項」!對追求穩定留美路徑的家庭來說,2025年正是規劃 EB-5 的黃金時期!時至今日,EB-5新法下的三類簽證預留項目(農村項目,城市高失業率項目,基建項目)仍無公告排期可以雙遞交!
通過「雙遞交」,90天身份合法化,擺脫雇主限製。遞交移民申請後,無需獲批即可同步提 I-485,快速拿 Combo 卡(EAD 工卡 + AP 回美紙)—— 既保障在美合法居留工作,又為超齡子女鎖定年齡,規避排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