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Forbes報道,新任移民局局長重啟川普「加權抽簽」提案,擬終結或大幅修改H‑1B簽證的抽簽製度,使申請按工資高低排序或賦予「抽簽次數」,將形成「工資越高,中簽越大」的強烈傾斜。這一提案目前正在白宮預算辦公室審查,有望數周內發布。
這一製度改革,對誰影響最大?答案是——剛畢業的國際學生和依賴技術人才的中小企業。
目前,美國的H-1B簽證采用註冊+隨機抽簽製度:申請人成功註冊後,若申請人數超過名額(通常都會),就「完全隨機」地抽取85,000個名額(包含普通名額+碩博優先名額)。這個機製雖然「靠運氣」,但人人機會均等,對剛畢業的國際學生還算公平。
據披露新提案將采用所謂的「加權抽簽」製度:· 按工資等級分組(共四級),等級越高,中簽概率越高;· 或者按「工資倍數」增加抽簽次數,例如四級抽4次,一級只抽1次;· 總之,就是工資越高越容易中簽。這意味著:初級崗位、初創公司、剛畢業留學生都將被邊緣化。這種改革形式即使保留表面抽簽,也會使中低薪申請者幾乎無機會中簽。H-1B簽證,從「拼運氣」,變成「拼工資」。
H-1B本應是國際學生畢業後留美工作的主要渠道。而新規則一旦執行,大批剛畢業的STEM學生、科研人才將被排除在外。你可能不知道,美國大學的AI、計算機、電氣工程研究生,70%以上是外國人。而他們畢業時,大多只能拿一級或二級工資。
根據以往模擬數據:· 一級工資中簽率幾乎為0;· 二級工資中簽率也可能不到50%;· 如果三級和四級申請人太多,二級也會被「擠掉」。
除了留學生,還有這些崗位可能因「工資低」被誤傷:
- 醫生、牙醫(初入行時多屬一級工資)
- 高中數學、科學老師(90%屬一/二級)
- 研究科學家、生物/物理/醫藥領域從業者(90%為一/二級工資)
- 中小型科技公司員工或初創企業職位
不是「怎麽抽」,而是:名額太少!根據官方數據:2026財年,USCIS共收到34萬份合格H-1B註冊,遠超8.5萬個名額。這意味著:三分之二的人被拒絕。企業普遍呼籲:應擴大H-1B配額,而不是變相「擇優」篩人。
別忘了——這類「按工資排序」的提案,2021年已被拜登政府廢除過。當時多方認為它違反《移民與國籍法》,原因是:· 法律明確要求按遞交順序審查,不是按工資排名;· 若要按工資排序,必須由國會立法修改,不能靠行政命令改變。多個組織,包括美國移民律師協會(AILA),都曾提出異議。這次新規一出,預計將再次面臨訴訟挑戰。
目前提案已提交至白宮辦公預算管理局(OMB)審查;· 如果通過,預計在數周內發布聯邦公報,隨後將開放30–60天公眾評論期· 若無阻礙,新規則預計於2026年3月註冊抽簽時(即2027財政年度)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