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財年H1B抽簽已確認:沒有海底撈!

Back 21 7 月, 2025 Christina

2026 財年 H-1B 抽簽正式落下帷幕了,美國移民局(USCIS)重磅宣布:今年不再進行第二輪補抽!這意味著沒中簽的人連 “海底撈” 的機會都沒了。

 

2026 財年 H-1B 抽簽結果出爐,35% 的整體中簽率創下四年新高,但是根據數據分析,中國籍畢業生中簽率僅 11.7%,10 個人裏才有 1 個喜提 “上岸” 機會!而印度籍卻高達 71%,幾乎每 3 人中就有 2 人能拿到簽證。這已經是 “受益人優先” 機製實施的第二年,抽簽總人數下降、整體中簽率上升,卻沒能改變中國學生的弱勢地位。

 

所謂 “受益人優先” 機製,本是為了打擊 “多雇主刷題” 的漏洞 —— 過去一個人能通過多個雇主註冊多次抽簽,印度申請者尤其擅長這招。如今每人只有一次機會,按理說更公平了,但結果卻依然懸殊。

今年最讓人崩潰的消息,莫過於 USCIS 直接砍掉了 “海底撈”—— 過去幾年偶爾出現的第二輪、第三輪補抽,曾是許多人最後的希望。而現在,移民局明確表示 “首輪中簽人數已足夠填滿 8.5 萬配額”,背後藏著三個殘酷現實:

  • 無效申請被擠出局:”受益人優先” 機製讓重復註冊、虛假申請大幅減少,33 萬註冊量全是 “有效選手”
  • 中簽者不再浪費機會:雇主提交材料及時,申請人配合度高,拒簽率低到不需要 “補坑”。
  • 移民局在 “精算名額”:過去為了怕配額浪費,故意多抽一些當 “備胎”,現在管理越來越嚴,不再留余地。

這意味著,”補抽” 可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對中國留學生來說,未來每年可能只有一次抽簽機會,沒中就得再等一年,而 OPT 的時間根本經不起這樣消耗。

 

國際學生的留美時間,從來不由自己決定。根據美國移民局規定:

常規 OPT 只有 12 個月,STEM 專業可延長至 36 個月

一旦失業超過 90 天(STEM OPT 為 150 天),必須離境

即使找到工作,若連續 3 年抽不中 H-1B,OPT 到期即失去合法身份這意味著,最多只有 3 次抽簽機會。以 2026 屆畢業生為例:

  • 2025 年 3 月首次參與抽簽(畢業前)
  • 2026 年 3 月第二次抽簽(STEM OPT 第二年)
  • 2027 年 3 月第三次抽簽(STEM OPT 第三年)

若三次皆空,2027 年 10 月前必須離境。有留學生算過一筆賬:”從準備申請到最後離境,最長不過 3 年,最短可能只有 1 年,這點時間連職場入門都不夠。”更殘酷的是,雇主很少願意為 “註定留不下” 的人投入資源。

 

就算運氣爆棚抽中 H-1B,也不等於高枕無憂。新規下 “留美難度” 到了新高度!

 

材料審查堪比政審

 

必須提交工作合同、崗位描述、甚至工作訂單,證明 “這份工作是真的”。有同學因為職位描述裏多寫了 “協助日常運營”,被質疑 “不符合專業職位標準” 而拒簽。
突擊檢查成常態

 

移民局有權突然造訪雇主辦公室,核實員工是否真在該崗位工作。今年已有 5 家科技公司因 “現場核查不通過”,導致 200 多份申請被撤銷。
讓人不安的是審查風向

 

今年 4 月,有申請人收到要求提供住址和生物識別信息的補件通知,甚至暗示 “可能存在不利信息”。這種前所未有的操作,讓不少人擔心:H-1B holders 正在被特殊 “關照”。

更讓人絕望的是拿綠卡的周期。

  • PERM 申請(約 2 年)
  • I-140 遞交 + 排期(約4-5 年)
  • I-485 獲批(約1-1.5 年)
也就是說,從 H-1B 到拿綠卡幾乎需要約十余年。
今年 H-1B 的種種變化,其實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美國不再是 “來了就能留下” 的熱土。當留美門檻越來越高,回國競爭越來越卷,或許我們該換個思路 —— 留學的價值從來不止於 “留在哪”,而是擁有 “選擇權”。
身份的落差「鴻溝」!
薪資與福利方面

 

在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報告中,擁有美國綠卡或公民身份的員工,相比持臨時工作簽證(如 H-1B)或無身份的外國勞工,在薪資待遇上優勢顯著。以科技行業為例,有身份的軟件工程師平均年薪可達 12 萬美元以上,而受 H-1B 簽證限製的同行,平均年薪可能僅在 9-10 萬美元區間徘徊,相差 20%-25% 。這一差距在獎金、股票期權等額外收入上更為突出,身份受限者往往因公司政策或簽證不確定性,難以獲得與本土員工同等的激勵方案。

工作福利方面

 

H-1B員工被壓榨是常有的事。本地員工幾乎 100% 能享受公司提供的完整醫療保險、401 (k) 退休計劃等福利,部分大型企業還會提供家屬醫保覆蓋、帶薪育兒假等優厚待遇。反觀持臨時簽證者,約 20%-30% 無法獲得公司的全額醫保補貼,在退休福利上更是常常被邊緣化,近 40% 的人無法參與公司的 401 (k) 匹配計劃,這意味著退休後的經濟保障大打折扣。 這些數據直觀地揭示了身份對於職場經濟回報的深刻影響,也讓眾多留美學子對身份的渴望愈發強烈。

提前規劃綠卡的意義,從來不止是 “留在美國”。它意味著:

  • 不用再為每三年一次的簽證續簽焦慮,可以安心深耕一個行業。
  • 有資格競選管理崗、接觸核心項目,不用再被 “身份限製” 擋在晉升門外。
  • 能真正享受 “自由發展”,不必因為 H-1B 綁定雇主而忍受不合理的薪資和職場 PUA。

更現實的是投入產出比。美國研究生平均學費 4-6 萬美元 / 年,加上生活費,兩年下來至少 100 萬人民幣。而國內同類崗位的起薪,往往只有美國的 1/3 到 1/2。

這種落差裏藏著更重的分量:是當年拖著行李箱踏上這片土地時,眼裏閃著的讀書夢、闖世界的理想,是被現實磨了又磨,卻始終沒被澆滅的那股子鬥誌。而當下辦理 EB5 身份,是留美家庭給留學生選一條最鐵最靠譜的路,最快一年就能拿到綠卡,不受非移民簽證一堆條條框框限製!

 

Categories
Consent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