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消息,多家美國媒體18日援引國務院匿名官員報道,美國國務院已在 2025 年撤銷超過 6,000 名學生簽證。該舉措主要針對涉嫌簽證逾期或違法的國際學生。
其中約 4,000 人因涉嫌違法行為(包括襲擊、酒後駕駛、入室盜竊等)被撤銷簽證;另外約 200–300 人因「支持恐怖主義」而被撤銷簽證,依據《移民與國籍法》(INA)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此外,有報道稱,僅在今春就有超過 4,700 名國際學生在未經事先通知的情況下被撤銷合法身份。
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針對國際學生的政策持續收緊。今年5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簽署文件,提出要求所有申請赴美留學的國際學生接受 社交媒體審查。為此,美國國務院一度暫停全球學生簽證面試。6月,雖然面試得以恢復,但所有申請人被要求公開社交媒體賬號,接受更嚴格的背景調查。
留學路徑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
從大規模撤簽到審查門檻提高,美國留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動蕩局面。
簽證難拿
近年來,學生簽證的審批時間不斷拉長。此前國務院甚至暫停過全球範圍內的學生簽證面試,導致大量申請人滯留在等待名單中。即使面試恢復,審查強度也顯著提升,申請人必須提交社交媒體賬號、學習計劃等更多材料,稍有不符就可能遭遇拒簽。對即將入學的新生而言,這意味著錄取通知書可能因為簽證拖延而失效。
身份難保
即便已經順利入境,學生身份也並不安全。2025年春季,就有超過4700名國際學生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失去了合法身份。理由涵蓋「逾期停留」「學業不符」「社交媒體內容不當」等模糊條款,讓很多家庭措手不及。被撤銷身份的學生必須立刻離境,學業中斷,個人記錄也將留下「黑點」,未來再申請簽證或移民都會面臨巨大阻礙。
成本驟升
留學投入不僅僅是學費和生活費,還包括家庭為孩子提前規劃的教育路徑和職業發展。一旦簽證被拒或身份被撤銷,動輒數十萬美元的投入可能付之東流,更有孩子在中途被迫回國,既耽誤學業又打亂職業規劃。對很多家庭來說,心理與經濟上的雙重壓力難以承受。
審查趨嚴
除了簽證本身,美國社會輿論與政策環境也趨於保守。政府強調「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審查」,對國際學生的定位不再只是「人才輸入」,而更多帶有政治敏感色彩。這意味著即使學生本身沒有違規,也可能因為政策風向改變而受到波及。
在這樣的背景下,單純依靠 F-1學生簽證已經無法保障孩子順利完成學業,更無法確保後續的身份延續。對許多家庭而言,如何為孩子鋪設一條更穩定的身份之路,已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EB-5新法成替代路徑
在留學途徑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EB-5正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兜底方案」。尤其是EB-5新法推出的「簽證預留」和「雙遞交」政策,讓在美申請人實現了身份無縫銜接,並規避了當下接二連三的政策風波。
無排期雙遞交:90天解鎖「準綠卡」待遇
在美申請人可同步提交I-526E(移民申請)與I-485(身份調整),90天獲批Combo卡—EAD工卡和AP返美證件。
留學生專屬突破
依附於I-485的工卡申請(EAD)免除傳統OPT對「專業匹配度」「雇主擔保」等限製,審批周期壓縮至3-6個月,徹底解決STEM專業H-1B抽簽失敗後的身份斷層危機。
這意味著,在美申請人可以一邊等待審批,一邊合法學習、工作甚至轉換身份,這讓原本動輒要排期數年的綠卡之路驟然縮短。很多眼光敏銳的申請人抓住了這個「政策窗口期」,特別是在美留學生,早已有人提前遞交申請,成為新規時代的第一批「先鋒俠」。